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

学藏语成为雪域高原新时尚

天叫“囊木”地叫“萨”,天上的星星叫“噶玛”,太阳“尼玛”月“达瓦”,“额”“却”“阔”是我你他……60多年前,驻藏解放军用这种自编的顺口溜“短平快”地跨过了语言关,这种土方法也掀起了当时学藏语的风潮。
  改革开放后,十世班禅大师和阿沛·阿旺晋美提交的《学习、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(试行)》又使学藏语成为时髦之事。借此东风,洛桑创办了拉萨市第一所民间语言学校——拉萨岗旋语言学校,成为时代弄潮儿。“当时来的基本是干部,藏语、汉语、英语班都开,学藏语的人最多”。但洛桑觉得,今天不一样了,学藏语的有游客、商人、打工者、甚至外国人,“藏族人也学汉语、英语、小语种”。
  时至今日,在这个高原古城里学习语言的条件更加成熟且科学。有专为藏文零基础的学员开设的初级班,也有系统学习繁复的语法的中高级班。而各种语言的交互学习和使用已不再是新鲜事。走在拉萨街头,用流利的外语给游客讲解西藏文化、旅游景点的藏族导游、用藏文和商贩讨价还价的游客,以及操着地道藏语的外国人,已经司空见惯。
  另一位名叫洛桑的拉萨市童嘎语言学校副校长介绍说,他们这里多是农牧区的成年人,因各自说的藏语都有地方口音,所以到这里来学学“藏语普通话”拉萨话,有些人学完藏语还会继续学英语,当导游、当老师,也有年纪稍大的学生来此学习语法和书面语,以期读懂深奥的佛教经书。
 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萨拉老师从2007年就当起了藏文老师,因喜欢研究西藏民俗,他在课堂上也顺其自然地增加了西藏民俗文化的内容,让语言学习少一些枯燥,多一些趣味。“在我们藏族人观念里,世间万物都在不断轮回中,所以存在与灭亡即是‘地球’,和我们信仰的藏传佛教息息相关”,萨拉这样给学生解释“地球”一词。
  课堂上,既有打着金属耳钉、烫着褐色头发的时髦小伙,也有梳着羊角辫的十几岁学童,还有身着藏装的大叔大婶,藏族汉族学生同坐一堂,跟着老师朗读藏文,稚嫩的童声、洪亮的男声、柔美的女声,谱出一曲藏文交响。
  从昌都来的27岁藏族小伙次旺旺杰课余还拿着巴掌大的小本,上面写满了藏文,“我虽然说藏语没问题,但想学习提高藏文文法和读写”,虽生意缠身,5月份还要回家挖虫草,但次旺旺杰仍要求自己,学习不能停,回来还要继续学。
  和次旺旺杰同班的21岁内蒙古女孩李雅菊只身一人到拉萨学藏语。尽管她很用心地听课记笔记,但总是眉头紧蹙。“老师讲得很好,但我在拼读上还不是很熟练,藏文是拼音文字,和汉字还是很不一样”,课间,老师总要到她课桌前答疑解惑,逐字逐句地翻译、解释。
  “我是佛教徒,学成后回家好继续研究佛学”,李雅菊说,拉萨是藏传佛教圣地,所以格外珍惜到这里学习的机会。
  课间,李雅菊拿着书本,试图用刚学会的藏语和同桌扎西互动,尽管只是简单的“你的家乡在哪里,你叫什么名字”这样的对话,扎西和李雅菊也笑得很开心。
  那曲姑娘巴桑则着急地追着老师问怎样才能尽快学好拉萨话,因为她接下来还要学汉语,“我的梦想是当兵,学好了藏语、汉语我就可以去考试了”。
  楼道里,外班的同学用英语互相嬉笑逗趣,“I can do everything well, including English, how about you?”(我能做好每件事,包括学英语,那你呢?)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